top of page

如何让⽤户思考更深⼊,学习效果更好?

同时节省⽼师的时间? 

YIFEI WU 2020 

设计⽅向: 

我选择通过“课后提问&留⾔功能”这⼀板块来达到上述⽬标,因为“输出”是最好的知识沉淀⽅式。 

RESEARCH (输⼊) 

撰写者需求分析: 

 

  • 课程更新期间期:

1、更多的是期待与⽼师的实时互动,尝试⾃⼰的留⾔是否可能被选中、提及。

  • 课程完结后:

2、发表分享⾃⼰的观点,有感⽽发,纯分享。

3、记录⾃⼰的观点,觉得记下来⽇后可能有⽤(参考)。

4、想通过记笔记让⾃⼰更好的消化、思考和记住课程内容。 

其他利益相关者需求分析: : 

 

  • 对于⽼师:

1、快速并清晰的阅读,⾔⾔简意赅会最好(如:薛⽼师会不断强调写⻓容易写短难)

2、⼤概获取到同学们的想法和反馈。 3、寻找有趣的留⾔进⾏互动。

  • 对于留⾔阅读者:

1、对课程中某内容不够理解,从留⾔中寻找扩充解释。

2、寻找有价值的观点扩展对课程的理解。

3、寻找“正确”答案。

4、学习参考其他“我辈中⼈”是如何思考(解答这个问题的),从⽽提升⾃⼰的认知。

5、在读完别⼈的留⾔后,对其留⾔内容有质疑或疑问时,想要了解“为什么”。 

ANALYSIS (消化)

洞⻅(Insight)1: 

  • 最终的留⾔答案可能都挺相似,但是每个⼈都逻辑和思考路径可能⼤有不同。

⽽得到⽤户的背景丰富多样,不同⾏业⽂化环境下的⽤户得出同⼀个结论却可能是因为不同的原 因,然⽽有些同学会为了让“卷⾯”保持简洁,便于他⼈阅读⽽不得不减去个性化的背景故事。

  • ⽤户在撰写留⾔时,是⼀个思考过 程,在过程中就难免会有“想错-发现- 纠错-重写”这样的情况发⽣。

错误的思 考案例能可能⽐最终“正确”结论对于其 他⽤户便更有参考性,有助于更全⾯ 的理解。 但为了节省别⼈的阅读时间,且其他 ⼈都不会写错误思考只保留“最终答案” 这样的社区⽂化影响,⽤户会删掉⾃ ⼰错误的思维路径,只展现最终答案。

  • 如果只写正确结论不记录任何错误思考(推倒过程),便失去了⼀个宝贵的参考元素。

数⽉后,⽤户⾃⼰翻阅留⾔时,看着千篇⼀律的“正确答案”很难想起⾃⼰当时的逻辑路径,下次便 可能同样错误。 正如学校要求学⽣写错题本⽽不是对题本, 同时参考“错误的对照”和“正确的解答”有助于学习与记 忆。

  • “简介写结论”的社区⽂化会促使⽤户习惯于直接下结论或者抄⾦句,⽽减少⾃⼰的推敲,失去了⼀ 个更深⼊思考和验证的机会。 

洞⻅(Insight)2: 

  • ⽤户会为如何做笔记⽽伤脑筋,或者因为没找到合适的笔记⽅法⽽⽆法提升学习效率。

在我参加的《半亩⽅塘》读书会中,我观察到成员会有探索更好的记笔记⽅式的需求。没有找到合 适的笔记⽅式的⽤户容易将笔记做成摘抄,学习效率便会没有结合⾃⼰深⼊思考后写出笔记的同学 ⾼。

  • 积极⽤户对于复习有需求,想要复习巩固知识但难以坚持养成习惯。

这是我与其他读书会成员都⾯临着的⼀个问题,我们都知道复习的好处,但是由于习惯和⽣活节奏 的原因,复习总被搁置,推迟或遗忘。 

概念观点(Concept): 

  • 记录思维路径有助于:撰写者复习与反思,其他阅读者全⾯理解学习并快速获知其“外部视⻆”。 

POINT OF VIEW (产出) 

解决⽅案: 

  • 展现结构设计

如:默认只显示重点句,点击下拉栏查看思路与例⼦。

  • 输⼊栏中的提示设计

如:重复显示课后提问;分解提问;提示关联词让⽤户更有逻辑等...

  • “提交”按键的暗示性设计

如:通过提示性语⾔⿎励⽤户再次检查留⾔精简语句。

  • 复习机制设计

如:像提醒⽤户学习的学习计划⻚⾯⼀样,增加⼀个复习⻚⾯。

  • 更易接触的(accessible)的复习功能设计

如:将⽤户的笔记⾃动⽣成语⾳朗读版,⽤户可以在更多场景下通过“听”⾃⼰的笔记来复习。

  • 留⾔区查阅功能设计

如:增加⼀个“在本课后留⾔中搜索关键词"的功能,便于寻读者快速找⾃⼰想了解的内容相关的留⾔ 。

优势总结: 

  • 通过“重点句”与“下拉栏”设计,可以强制⽤户使⽤⾦字塔结构书写,培养⽤户写作逻辑。

  • 有助于撰写者深⼊思考和验证⾃⼰的想法。 - 有助于撰写者复习与反思。

  • 有助于其他阅读者全⾯理解学习并快速获知其“外部视⻆”。

  • 通过复习⻚⾯增强⽤户对知识的熟悉度,增加APP使⽤时间,从⽽提升⽤户粘性。 

PS(后话): 

  • 我特别欣赏问答留⾔环节的设置! 通过“每课⼀⼩问,⽤户评价分享回答”的⽅式,达到了⼀个双赢的效果: 既帮助⽤户更好的学习消化与思考,⼜制造出了个低成本的“售后服务”, 以此能吸引更多⽤户买“⾏ 货”⽽⾮“⽔货”。

⽐如:年前推送的《伟⼤的思想》丛书也是在⽤同样的⽅法巩固顾客,我很喜欢罗胖在这系列的结 尾讲的 “如果你已经购买了,欢迎留⾔”这句话! 讲的太聪明了既有推销⼒⼜保留⻛度。 

Thank you for your viewing!

感谢您的您耐心阅读!

本篇推理是我为了申请得到交互设计实习岗位而整理的,主旨在体现我设计时的思考路径。

以上许多观点得到可能都已经想到过了,因为时间有限所以分析的不到位没有考虑清利弊的地方请多包涵。

我很感谢任何建议与指点!​期待收到您的留言。

bottom of page